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全国高考 > 青海高考 > 文章正文
 
填报志愿 青海省招办为考生提供权威参考
2007-6-29 9:17:36 来源:不详 【字体:小 大】

  从昨天起,我省万余名考生开始填报志愿。尽管经历了两天高考,但对于考生来说,仍旧不能彻底放轻松。即日起,考生和家长们又将忙着填报志愿,如何依据自己的分数选报意中高校,这对考生可谓至关重要。

  提醒篇

  预科、军校限报某类考生需注意的是,预科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,省内预科只招收海东地区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、湟中县、湟源县农村户口的少数民族考生和六州所有少数民族考生。汉族考生不要填报民族预科志愿;军校一般只招收应届生,往届生不要选报。

  回避身体受限专业。据介绍,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时,考生身体健康与否是非常重要的录取因素。省招办有关负责人说,很多专业对身体要求很严格,如皮肤过敏,就不要填报化工类专业及药学、化学专业等;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不要填报学前教育、航海技术等专业,军队院校、公安院校还有专门的体检标准。高考体检表中对考生报考受限专业都有明确表述,考生要注意回避受限专业。否则,即使侥幸被录取,也难适应该专业的学习和工作,因身体原因被高校复查清退的学生每年都有。在此,省招办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,在填报志愿前,一定要详细、认真查看2007全国普通高校在青招生章程。(注:2007全国普通高校在青招生章程与2007全国普通高校在青招生简章不同。)

  一、二、三志愿间要保持“梯度”。第一志愿投档时,各校同时阅档并决定录取与否,如果第一志愿录取满额,一般不会再录取二、三志愿考生。因此,第一志愿最为关键。省招办提醒考生:一、二、三志愿之间要从高到低,拉开档次,保持适当“梯度”,才能提高志愿的有效性。

  省招办提醒考生在选报志愿时不要填报自己不打算上的学校,被填报高校录取后就应当如期到校报到。往年出现了一些考生依据所报志愿录取后却不到校入学报到的现象,这种行为客观上剥夺了他人的升学机会。

  指导篇

  ◆体育院校各类专业报考有别

  据了解,凡报考体育教育、警察体育、社会体育专业的考生,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体育术科的专业考试并合格,志愿填报在提前录取批次栏内。

  ◆艺术院校(或系科)音乐、美术不得兼报

  ◆省内高校全部网上录取

  据介绍,今年我省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由省招委统一组织实施。录取程序是:高等学校和省招办按照“学校负责、招办监督”的要求实施新生录取工作。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、参加体检、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

分数线
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考生,是否录取及所录取的专业由高等学校自行确定,高等学校负责对未录取考生的解释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。

  ◆ 填好第一志愿是关键

  在填报志愿时,考生应对报考学校的相关信息如章程、招考人数、学校批次等有详细的了解,同时深入了解一所大学的学科门类、优势所在、特色专业等信息。

  在选择专业时,考生要考虑专业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。在成绩因素限制的前提下,尽可能多考虑自己的性格特征、气质倾向、兴趣爱好。另一方面,社会上认为“热门”的专业和学校,报考人数也会相对较多,在填报这类学校和专业时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。

  

高考录取时,选好第一志愿学校特别重要,因为各个高校都是先录第一志愿,生源不足才会再录第二志愿,而一些生源较好的高校几乎不会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。

  确定第一志愿学校,要把握住两点:一是目标要准确,尽量争取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;二是尽量选适合于自己的理想学校。重视第一志愿,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志愿可以随意填写。填报各个志愿,要注意摆好“同批志愿”梯度。考生在第一志愿为基调确定后,同批次中的其他志愿应拉开档位,第二志愿的学校一定要比第一志愿的学校有梯度,第三志愿的学校又要有所降低,以增加录取的概率,由高到低排列,重点与一般校、省内与省外院校、“冷”“热”院校相结合。

  权威参考

  1.高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?

  此类考生填报志愿时,要充分利用同批志愿中可填学校的个数,避免选择面过窄;同批志愿学校之间及同一学校专业志愿之间梯度要合理;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冷热搭配,如果只填“热门”专业,很可能造成高分落榜,要将志愿有意识分散,选1至2所“保底”的学校。

  2.中间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?

  这一群体的考生人数最多,极易出现扎堆现象。对于分数在重点线之上但超出重点线分数不多的考生来讲,第一批的志愿最好填报较为冷门的重点院校,或者本地区的重点院校;对于分数在一般本科线和重点本科线之间的考生,最重要的是填好一般本科的志愿。这个分数段的考生,应当优先考虑专业。因为一般本科院校的实力往往相差不大,专业选得好,既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,又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条件。

  3.低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?

  对于低分考生来讲,报考志愿的最高原则是避免落榜,因此,应当避开热门。一般来讲,农、林、水、地、矿、油类的院校及专业,分数相对比较低,可以作为报考的重点。低分考生填报志愿时,对于自己的分数达不到的批次,也要认真填写,不要轻易放弃。

  4.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该怎样填报志愿?

 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,有几个选择:报考军事类院校,可以不用交学费和生活费;报考部分师范院校和西部地区的院校,学习成本可能低点;部分艰苦行业的专业,每年有一定数量的定向奖学金。

  5 .复读考生应如何填报志愿?

  复读考生报考志愿的第一要素是要有学上,再去选择学校和专业,不可冒着落榜的风险盲目追求热门和名牌。

  政策篇

  为让考生准确把握政策填报志愿,省招办提醒考生注意以下相关政策。

  今年考生填报志愿仍分两次进行。第一次填报志愿时间在全国统考之后、通知成绩之前,填报提前录取院校。第二次在高考成绩通知考生之后,填报本科一批、本科二批录取院校的志愿和本科三批志愿及各批专科院校志愿,预科班志愿随有关院校的相应批次填报。

  我省按以下程序实施分批录取:

  1.提前单独录取:军队(国防生、飞行员)、公安(警察)、司法院校的治安学、侦察学等专业,航海类专业、体育、艺术院校或专业,中国青年政治学院、国际关系学院、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和其他经我省批准的院校;

  2.本科第一批:“211”工程院校和经我省批准列入第一批录取的院校;

  3.本科第二批:一般本科院校(专业);

  4.本科第三批:独立学院、民办学院、对外合作办学及联合办学院校的本科;

  5.省内少数民族预科:省内院校招收的少数民族预科班(招收六州少数民族考生、海东六县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、湟中县、湟源县农村户口的少数民族考生,预科一年后根据学习成绩优劣,再分到本、专科层次和专业);

  6.专科第一批:本科院校的专科班、独立设置的高等专科及经我省批准的高职高专院校;

  7.专科第二批:高职院校、本科院校设置的二级职业学院的专科、“老高职”及五年制直升班。

  需注意的是,定向就业招生随各批第一志愿同时录取,高等学校举办的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的录取工作随本校的本、专科同批进行。

  填报志愿细则

  按规定,考生每批可按顺序填写两个学校志愿和四个平行志愿。专业志愿之后须填写是否同意调剂专业或系(科),不填视为不同意调剂。民族预科志愿填报在每批单独设定的位置,每批可填报一所招收民族预科班的学校志愿。

  定向就业专业必须填报在各批第一志愿中,填在其他志愿中无效。

  提前批、本科一批及复征志愿均设置调剂学校志愿栏,考生须填写如所报志愿不录取是否同意调剂到其他院校,不填视为不同意调剂。

  【时间安排】

  第一批本科录取:7月15日至17日

  公布

录取信息:7月17日22:30分前

  填报复征志愿:7月18日

  采集确认志愿:7月19日15:00以前

  上报志愿信息:7月20日15:00以前

  复征志愿录取:7月21日至22日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
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
·2003-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
·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
·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
·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
·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
·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++级专业学校名单